2k非2k有什么区别吗(2k和非2k区别)

这么多年过来了,智能手机在性能、相机、充电速度等方面进步巨大,参数翻了好几倍,唯独有一个方面,进步非常小,它就是屏幕分辨率。

很多年前,就有不少的手机用上了2K分辨率,而到了今天,2K分辨率仍然没有普及,并不是成本高,而是有着另外深层次一点的原因。

现在的手机尺寸普遍在7寸以下,这么小的尺寸下,其实1080P和1440P差别是很小的,在常见的游戏和视频场景中都看不出明显的差别,能让你感觉到些许差别的可能就是在看资讯的时候,文字渲染会有一些肉眼可见的差距。这种差别非常小,并不是很能影响屏幕的素质,我使用过多款2K分辨率的手机,并没有感觉和现在的非2K有啥区别。

其实,当屏幕的PPI超过326之后,我们很难看出什么明显的差别,苹果在用OLED屏幕之前,屏幕的PPI一直维持在326的水准,因为它们觉得这个程度已经足够的细腻了。

就算是现在各款OLED屏幕的手机,折算了P排损耗分辨率之后,一般来说PPi还是能够超过326,这就够了。

决定屏幕素质的除了分辨率以外,还有色域、色准、对比度、亮度、可视角度、刷新率、触控采样率、色彩管理等多个指标,而这些维度都没有2K好宣传。

按道理说,2K的细腻程度总会比1080P好,用了总比不用好吧?还真未必,因为2K分辨率在手机上也许还会带来一些弊端,譬如:

1、功耗增高:2K屏幕肯定会让手机的电量耗得更快,而现在大部分的手机电量都不能支撑一天的使用,2K无疑雪上加霜。

2、增加处理器负担:上了2K屏,处理器里面GPU的负荷就会增加,画面流畅度降低,长时间的使用还会导致发热问题。

相比2K带来的优势,2K带来的劣势更加让人在意,这个就有点像手机上采用的一亿像素,本身像素高没问题,但配套跟不上,一亿像素不好调教,等待时间过长,降低用户的拍照体验。

有时候参数并不是越高越好,我们需要有良好的配套,不能以降低其它用户体验为前提,对于大多数的用户来说,在2022年的手机上,我们需要的是一块高素质的1080P屏幕。

对于2K屏幕,我觉得笔记本上更加需要,现在大多数的笔记本还在使用1080P的分辨率,这就有问题了,看惯了手机我们再去看笔记本的屏幕,那精细度的差距就是一眼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