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部模型什么价格(人脸模型在哪买)

因为《三千鸦杀》的“画皮”式换脸,AI换脸技术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

五官比例怪异、与面部无法自然贴合、表情僵硬扭曲,看过的观众无不大呼诡异。在《三千鸦杀》播出之前,谁也没想到这部万众瞩目的“大IP”最先出圈的不是剧情和人设,而是由粗制滥造的换脸技术引发的争议。

作为一项新兴技术,AI换脸技术近年来频频被提及,由此引发的争议更是时有发生。

早在2017 年,国外就有人通过AI技术将盖尔·加朵的脸“移植”到成人电影的女主角上;去年,B站某UP主用杨幂的脸成功替换94版《射雕英雄传》中饰演黄蓉的朱茵,其以假乱真的效果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样,随着政策对“劣迹艺人”把控得越发严格,影视作品中的“换脸需求”逐年增大,AI换脸技术与影视行业的关联也越发紧密。

然而,AI换脸技术之于普通观众,却始终犹如管中窥豹。虽然也有ZAO这样的大众娱乐软件,但放眼影视作品中的应用,这项技术还是充满神秘,不少观众甚至分不清AI换脸技术与传统抠图技术的区别。

AI换脸技术究竟是一项怎样的技术?“换脸”具体需要哪几步?目前在国内的发展情况如何?带着种种疑问,金牌经纪人联系并采访了特效公司汇艺远图的CEO李鑫,为大家答疑解惑。

作为业内知名的特效公司,汇艺远图深耕影视特效与CG动画,核心成员在特效领域从业多年,有着丰富的制作经验。对于AI换脸技术,李鑫或许有一定的发言权。

操作流程分四步,

时间最短30天

“简单来说,所谓的AI换脸技术,其实就是将一个人的上万张面部数据输入到一个算法中完成人脸交换。这种算法基于计算机神经网络渗透学习,是一种相对新型的技术。”针对记者抛出的“AI换脸技术究竟是什么?”的问题,李鑫给出了上述回答。

用更通俗的话说,AI换脸技术就是采集一个人的面部表情,再通过一种特定的“算法”来实现换脸。在技术层面,该技术初期基本没有人工参与,只需要技术人员在后期调整光的位置和人眼这样的细节。

现在国内的AI换脸技术基本上都是基于国外两款软件发展而成,具体的操作流程虽然不能说简单,但也算是一目了然:

第一步, 采集信息:采集面部信息,从不同角度记录演员的动画数据和表情;

第二步, 训练模型:把采集到的信息输入计算机,运用算法进行模型训练;

第三步, 图片转换:通过训练好的脸部模型,把旧演员的面部换下;

第四步, 后期制作:把每帧换好的脸合成视频,调光,调整细节纹理。

其中,最费时间的是训练模型,大概需要20天的时间。一旦模型固定,换脸就很快了,一套流程最短30天就可以走下来。与传统的抠像合成和3D建模技术相比,AI换脸技术的优势是不需要演员进行戏份补拍,同时也不需要大量后期人员进行后期处理,省时省力,操作更简单,效果也更好。

“传统的抠图技术一定要实拍,拍的全部戏份都要跟原来的演员对上,这样才能把头P上去。但是传统的抠图技术有一个缺陷,非常难解决演员转头的情况,小幅度还好,只要是大幅度的转动就会出问题。因为脸要跟着头同步的动,包括透视、动画、灯光也要全都匹配,不然就会穿帮。”

而AI换脸技术则没有这个问题,至于《三千鸦杀》这样的“大型车祸现场”,很多业内人士也感到有些意外。李鑫分析,有可能是片方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找了相对不那么有经验的人。

“我觉得一部分是用抠图做的,现在AI数据采集和算法有好几种,他们用的是最初级的那种,分辨率和合成效果达不到影视级别的水平。”

电视剧电影分等级,

价格1.5-3万元每分钟

2014年,柯震东参演的《捉妖记》在拍摄完毕的情况下,追加投入7000万换角井柏然重新拍摄,已经完成的特效部分也要重新制作,影片前后投资高达3.5亿元;2018年,《赢天下》在高云翔曝出性侵丑闻后请来李晨临时救场,重新拍摄男主角的戏份,包括布景拍摄、技术手段、配音在内的重拍成本约为6000万元;去年,李安新作《双子杀手》以技术为看点,通过面部捕捉系统把威尔·史密斯置换成年轻时的面孔,制作成本为1.38亿美元。

在AI换脸技术问世之前,影视市场基本沿用的是CG换脸技术。根据消息,CG换脸的价格大概在10几万元每分钟,即便是最简单的内容,市场报价也在5-6万元每分钟,价格不可谓不昂贵。与之相比,AI换脸的价格则便宜许多。根据李鑫介绍,现在市面上AI换脸的价格大概在1.5-3万元每分钟不等。根据不同的精度,他将AI换脸技术分为电视剧和电影两个等级。

因为电影要求达到4K的超清分辨率,在清晰度和细节上都要做到尽善尽美。从技术层面上说,首先训练模型的时间要更长,另外采集信息也要收集到更多的数据,面部表情的各种细节都不能放过。而电视剧体量大,一般没有这个要求,包括后期调整的时候,花在单个镜头上的时间远没有电影多。

如果是电影的话,我可能会揪着眼睛上的一根睫毛不放,但电视剧不可能达到这种精度。

显然,作为制片方,选择AI换脸能够大幅降低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劣迹艺人对影视剧的负面影响。对于一些中小型的影视公司来说,AI换脸技术甚至有可能成为一棵“救命稻草”。

李鑫认为,随着技术的发展,传统的CG换脸大概率会被AI换脸所取代,因为省时省力,成本更低,性价比也更高。

行业认可度依然不高,

传统思维亟需扭转

然而,即便AI换脸技术能为影视剧的后期产业提供诸多便利,但在李鑫看来,该技术目前在中国依然处于初期阶段。对于影视行业来说,AI技术就像是一块尚待探索的领域,不但很多业内人不了解,在行业规范上也存在很多空白,仍需要时间去填充。

在采访中,李鑫直言,目前国内主营AI换脸技术的公司生存情况都不好。据他分析,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制片方和导演对AI技术了解不深,二是缺乏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代表作。

“其实,AI换脸技术不仅可以用来江湖救急,当拍摄双胞胎或一人分饰多角的戏份时也可以派上用场。我觉得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部代表作,我们正在做一个大项目,先卖个关子,等播出时大家可以一起看看效果。”

他继续阐释,想让制片方和导演认可AI换脸技术,还要多沟通,让他们了解技术的优势,可以实现什么,现在有多少人在做,这也是实现出圈的重中之重。

当然,不光是导演,假如AI换脸技术真的走向主流,演员的表演属性被大大削弱,观众又是否会买账?如此看来,这项新兴技术的未来必定是赞誉与争议并行。

在打造《双子杀手》的数字人物时,李安运用数据处理与AI技术,通过面部识别设备和动作捕捉设备,完全由数字计算生成了威尔·史密斯的年轻形象,大大降低了特效师的工作量。

也正是通过数字人物的实现,李安电影中的矛盾点才得以最大化的显现出来。可以说,《双子杀手》真正做到了技术与叙事的融合。虽然最终票房并未取得预期的成绩,但李安在电影领域做出的创新与贡献无可厚非。

在这个层面上,李鑫和其他AI技术从业者更像是在进行一场技术的革命。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能为产业赋能,现在还只是发展的初期阶段,需要慢慢耕耘。而在技术之外,如何将技术转化为商业价值,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还要一步一步的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