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国发生了什么(2017中国发生了什么大事件)

执笔:王奕勋

粮食意味着什么?

众所周知,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供不应求的时候,价格便会上涨。

那么,假如全球粮食供应短缺了5%,价格会上涨多少呢?5%吗?

不,不是,远不止。

它会疯狂上涨到世界上5%的人买不起饿死的价格。

这不是严谨的论证,只是一个段子——幸好只是一个段子。

“中国人的饭碗

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2022年第7期《求是》杂志刊发了一篇题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文章,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12月28日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习近平总书记说:“我反复强调,粮食多一点少一点是战术问题,粮食安全是战略问题。”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保障粮食安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

2020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摄

“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重视粮食安全,他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

纵览2012年到2022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报告,明显可以感受到,中央在近十年间对于农业现代化与“三农”问题的持续关注,从加速农业现代化发展,到由“三农”问题为基础进行乡村振兴工作,缩小城乡差距,再到由“三农”工作面临的问题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打赢脱贫攻坚进行有机联系,“三农”问题和粮食安全在中央部署的会议工作中不断“升维”,重要性不断提升。

粮食安全对于中国到底有多重要?

有句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人在吃饱之后有无数个烦恼,但在吃饱之前,怕是就只有这一个烦恼。

也许很多朋友会问:吃饱这事儿很难吗?

真的很难。

细数中国的五千年历史,吃饱饭这件事儿的实现并没有多长时间。《后汉书 光武纪》载:“建武二年(26年)十二月,三辅大饥,人相食,城廓皆空,白骨蔽野。”仅仅是东汉时期的中国,从汉和帝到汉桓帝的八十年之间,中国就有四次人吃人事件发生。人妇食夫、易子而食、杀妻喂人等故事频频发生。

北宋时期,中国从越南引进了占城稻,其具备早熟、耐旱、适应性强等高产特性,占城稻的出现让中国的粮食产量实现了翻倍提升。这使得北宋的国土面积虽然不比汉朝的一半,但是人口却是汉朝的两倍之多,后来也因此有了一句谚语:苏湖熟,天下足。但即便是这样,在封建时代,一旦无法解决生产力增值和土地问题,仍然难逃大规模饥荒。根据《明史稿》和《清史稿》的记载,中国明清两个朝代544年的历史中,曾经发生过“人相食”的年份居然高达225年。

不仅在中国,世界上还有很多地方爆发过大量的饥荒事件。欧洲的中世纪大饥荒伴随着黑死病一起肆虐欧洲,导致数百万人因饥荒而死亡;19世纪的爱尔兰也曾因主要粮食作物马铃薯病害及当时的英国统治者救助不力而导致大饥荒,进而影响了国家命运。

那么,新中国成立后是如何着手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呢?

一直以来,中国都是一个人口大国,历史上的中国和世界其它国家一样受困于粮食安全问题。中央人民政府建立之后,很快对农业粮食问题进行了认真研判和部署,力求在短时间内提振新中国的粮食生产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步骤就是强化对于劳动力的组织和动员能力。通过强化集体劳动和优化基层组织的劳动结构,在社会存在基础不变的情况下,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1955年,我国的粮食产量就达到了18394万吨;1956年,集体农业经过持续推进已然占据了比例上的优势。与此同时,我国在发展第二产业的同时也全面展开了工业机械化、化学工业对农业的反哺。

“一粒粮食能够救一个国家

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

“你们年轻人没有经历过饥荒,不知道粮食的重要性,一粒粮食能够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袁隆平曾在采访里,提到自己研究水稻的初心。

抗日战争爆发后,当时还在小学学龄的袁隆平身处重庆,猖狂肆虐的日寇与贫瘠的国家让袁隆平目睹了大量受到战争迫害而流离失所饥饿难耐的百姓,他们中很多人因为饥饿再也无法活着看到胜利的日子。也许从那时起,袁隆平心中就有了一个“禾下乘凉梦”。

1951年,抗美援朝战争打响,已然投身农学研究的袁隆平当时还在西南农学院深造,心怀保家卫国信念的他毅然决然以学员的身份报名参加了空军飞行员选拔,并且凭借过硬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成为共和国空军预备班的一员。

刚刚成立不久的新中国需要大量的工业、教育人才,毕业之后,袁隆平前往湖南省怀化地区的安江农校任教,同年被分配到偏远落后的湘西雪峰山麓安江农校教书。在抵达学校后,袁隆平很快展开教育工作,即便是环境再恶劣也十分乐观地执行自己的教职工作,在教学之余他仍然不忘初心坚持着自己的农业研究。

三年自然灾害让袁隆平对于自身理想使命的实现更加急切。功夫不负有心人,在1966年,他发表了在后世看来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正是这篇论文拉开了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序幕。

然而,袁隆平的研究之路并不顺利,光是为了找到雄性不育的水稻植株,他跑遍大半个中国找了6年之久……“在田里,人的身体上半截被太阳晒着,很热。腿在田里冷水中泡着,很凉。但我们每天都要拿着放大镜,一垄垄、一行行、一穗穗,在成千上万株稻穗里寻找水稻雄性不育株,那真的就像是大海捞针。”

1973年,袁隆平团队的第一代杂交水稻终于研发成功,在1976年开始全面推广。自此,我国的水稻产量节节攀升,为解决中国粮食问题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到了2013年,我国累计种植杂交水稻接近4亿公顷,累计增收稻谷8000亿公斤。随着中国水稻研究连续取得突破性进展,2017年2月,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植物》杂志发表文章称,中国的植物生物学研究已经确立了在全球的卓越地位。特别是水稻生物学、遗传学和群体基因组学研究已经引领世界水稻乃至作物科学研究,可谓“中国的复兴”。

2019年9月29日,袁隆平获得共和国勋章。颁奖词这样描述袁隆平:他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

不止在中国,杂交水稻也早已走向了世界。

在袁隆平和一大批中国科研人员的前赴后继下,亚洲、非洲、“一带一路”沿线,杂交水稻已在40多个国家成功示范,并在10多个国家大面积推广。

2017年8月23日,马达加斯加农牧渔业部植保司司长萨乎里专程来到长沙探望袁隆平,给他带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一张印有杂交水稻的面值2万阿里马达加斯加币。

“为了感谢您,我们特地选择水稻作新版货币图案。”萨乎里向袁隆平介绍道,水稻是马达加斯加人民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中国的杂交水稻在马达加斯加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马达加斯加人民基本已经摆脱了饥饿。

随着国家对农业的重视投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杂交小麦之父李振声等农业科学家的努力,以及化肥、农业机械的推广,我国粮食产量不断攀升,彻底摆脱了饥荒的阴影。

同样是发愁“今天吃什么”,如今的年轻人可能再也体会不到“饥饿”的感觉了。“请意识到这是一种幸福吧”,为了这一天,我们真的走了很远很远的路。

“今天也要好好吃饭”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2022全球粮食危机报告》,2021年有53个国家或地区约1.93亿人经历了粮食危机或粮食不安全程度进一步恶化,比2020年增加近4000万人,创历史新高。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日前更是发出警告:人类或将面临“二战后最大的粮食危机”,多达17亿人正暴露在粮食、能源和金融系统的破坏之下。套用一句青年网友的流行语:我们并没有生活在一个没有饥饿的年代,我们只是生活在一个没有饥饿的国家。

过去10年间,我国粮食产量增加了近7000万吨。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俄乌冲突等多种因素影响,国际粮价大幅度上涨,国内粮价也不可避免受到波及,但国内粮价涨幅明显低于国际市场。目前,我国粮食供应有充分保障,今年夏粮丰收已成定局,这也是中国连续第18年取得粮食丰收。

正如袁隆平所说,“一粒粮食能够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粮食问题不仅要与天斗、与地斗,还不可避免地要与人斗。

6月29日,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张汉晖在俄罗斯《论据与事实报》发表署名文章《全球粮食危机的幕后黑手》,文中指出,全球粮食供应不足并不是缺少粮食,而是美西方制裁、限制出口等手段打击全球正常粮食贸易,引发了“供应不均衡危机”。美西方并不是真正关心各国人民疾苦,他们在确保自身粮食充足、足以挥霍浪费的前提下,想借炒作粮食安全达到提价牟利、维护霸权、遏制中俄的多重目的。“他们哪里是‘救世主’,而是典型的‘心机婊’。”

面对粮食危机,青年人能够做什么?

最基础也是最有用的,就是节约粮食、避免浪费。

在美国,每年有30%至40%的粮食和38%的谷物被浪费。比如,供应给美国公立学校的蔬菜一度有75%被丢弃;根据美国农业部的计算,全美国23%的鸡蛋都被直接丢进了垃圾桶;英国媒体人罗伯特·科尔维尔在《大加速》一书中提到,美国的食物浪费量占到了食物总量的四成左右。

《经济学人》智库发布的“2018年粮食可持续性指数”显示,美国每年人均浪费209磅粮食,在该指数上排名垫底;澳大利亚每年人均浪费168磅粮食;而中国每年人均浪费粮食也有约72.4磅。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在全社会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风尚,不仅在多次讲话中强调要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还以身作则,在工作生活中厉行勤俭节约,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他强调,制止餐饮浪费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坚持不懈抓下去,推动建设节约型社会。习近平总书记还针对部分学校存在食物浪费和学生节俭意识缺乏的问题,对切实加强引导和管理,培养学生勤俭节约良好美德等提出明确要求。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2013年全国开展“光盘行动”以来,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大力宣传倡导,并发起“光盘行动,从我做起”的倡议,在线上、线下开展“光盘挑战”“光盘随手拍”等公益活动。2019年,共青团中央《“美丽中国·青春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3年)》明确提出“深化光盘行动,开展光盘打卡等线上网络公益活动”,引导团员青年树立危机意识、珍惜劳动成果,积极参与节约型社会建设。

几千年来,勤俭节约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面对粮食危机,青年人能做的,是对一粒米一碗饭这些劳动成果发自内心的尊重,不忘艰苦奋斗的初心,不改勤俭节约的本色。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关乎你我,同样也在于你我。


记得今天也要好好吃饭

每天都要好好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