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2岁什么命(今年82岁属什么命)

在抖音影视类的热推榜中,有一部叫《牧马人》的电影常年在榜。

这部拍摄于80年代的老电影在如今又再度爆火的原因是电影本身歌颂“一生只爱一人”的美好爱情观。

其中,牛犇在剧中说的一句“老许,你要老婆不要?只要你开金口,我等会儿给你送来”让他出尽风头。

好演技让观众叹为观止,牛犇这个名字也再次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


接着,牛犇与陈宝国在《老酒馆》中的对手戏也被当做教科书在平台上广为流传。

剧中牛犇饰演的“老二两”阻止陈宝国“提前半个时辰关门的戏份”引发网友对“人生格局”的思考。

观众熟知的牛犇在剧中经常饰演“小人物”,但现实中的他却与之相反。

娱乐圈所有人都要敬重他,更有人说“牛犇的格局比老二两更大”。


他是娱乐圈中为数不多担得起“德艺双馨”这四个字的人。

他曾解决了上百个孩子的温饱问题,如此伟大的人,却在耄耋之年住进了养老院,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01

牛犇,1935年出生于天津,当时正是中国最动荡的时候,因为常年内战,导致民不聊生。

温饱成了全民最首要解决的问题,牛犇在这个时候出生,注定是不幸福的。

牛犇的家族世世代代都是农民,那时的人越穷就越能生,牛犇成了父母的第六个孩子。


因为家庭成员众多,父母无法照顾孩子们的成长,所以牛犇一开始就“不受待见”。

一家人住在破旧的房子里,夏天打地铺,冬天就裹着破被子睡觉,不仅仅是牛犇跟着受苦,家中所有孩子从出生到现在都没过个安生的日子。

因为工作繁忙,父母俩都忘记了牛犇的出生日期,好在当时他父亲有敲门板记大事的习惯,牛犇这才得知自己的年纪。

一开始,父亲给牛犇取名叫“张学景”,一个听着就很有文艺气息的名字。

只不过,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很少有人真正叫唤他的全名,通常都是用“小六”代替,久而久之,他也忘了自己的名字。

小时候,牛犇的愿望很简单,就是“不饿死活下去”。但这个愿望,对牛犇的父母来说却极其艰难。


02

牛犇6岁那年,母亲怀孕的消息让全家悲喜交加,这意味着两夫妻要更加努力赚钱。

常言道:可怜天下父母心,这世上哪有不疼爱孩子的父母呢?

为了能让孩子们活下去,牛犇父母也是打掉牙齿往肚里咽,有苦有难都自己扛,甚至,父亲的身体出现不适时,也坚决不花钱看医生。

最终,实在扛不下去的时候去了医院检查,结果,父亲被诊断患有“白喉病”,这个消息让牛犇的家庭雪上加霜。

面对昂贵的医药费,父亲犹豫不决,最后,他还是选择自我放弃。

就这样,父亲对自己的病情绝口不提,坚持到了母亲临盆的时候。

当一家人都沉浸在迎接小生命降临的喜悦中时,父亲撑不住病逝了。

父亲的离世让一家人们陷入了悲伤和恐慌中,这时,牛犇的大哥就不得不担起父亲的责任来照顾大家。

母亲在得知父亲离世后更是悲痛欲绝,导致在生育过程中大出血死亡,一夜之间,牛犇和兄弟姐妹们成了孤儿。

简单为父母举办葬礼后,大哥便带着牛犇等人来到北京大院投奔了远房亲戚。

一开始,亲戚们对牛犇一家的遭遇感到惋惜,于是对他们呵护有加。

后来,随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饭量也一天天增加,亲戚们再也负担不了牛犇一家的开支了,便开始怨声载道,这些难听的话牛犇都听了进去。


03

牛犇很会看脸色也很懂事,为了减轻亲戚们的负担,也为了让兄弟姐妹能多分点食物。他开始离家过着沿街乞讨的日子。

牛犇的性格很好,很快的,他就和流浪汉们打成了一片。

很多人也因为牛犇年幼可怜而多施舍食物和金钱给他。

他会把乞讨得来的金钱全数上交给亲戚们,用来感谢他们对家人们的养育,他还会把施舍的食物分给弟弟妹妹们吃。

而自己,则吃着垃圾桶里的东西填饱肚子。

因为长期的营养不良,导致了牛犇身材矮小,面瘦肌黄,在旁人看来就是病怏怏的样子。


夏天的时候,他就捡西瓜皮舔舐着解暑,冬天的时候,他就捡起别人扔掉的柴火往家跑 为的就是给家人们驱寒。

每天,他都脏兮兮的沿街乞讨,这样的日子,成了他童年的常态,一过就是5年。

年迈的牛犇曾在节目中谈起过这段“卑微到骨子里的时光”,让他眼含泪光。

04

好在上天的垂怜,在牛犇11岁的时候,终于不用再当乞丐了。

那年,大哥在中电三厂(原北京电影厂)找到了一份“司机”工作,为了更方便工作,中电三厂给大哥在北京大院里分配了一个房间。

面积虽然不大,但塞下他们兄弟姐妹六人却绰绰有余。


牛犇住进了大院,与许多电影明星成了邻居,这一刻,他发觉自己的身份地位有显著的提高,有了家后他终于不用再寄人篱下了。

当时,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全国人民都沉浸在喜悦中,人民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更多人追求享受,正是因为这样,才促进了电影行业的发展。

大哥忙得不可开交,没时间照顾弟弟妹妹,所以牛犇就承担起了照顾家人的重担。牛犇小小年纪就格外懂事,这让邻居们产生了怜爱,总是给牛犇送东西吃,但牛犇拒绝了所有人的帮助。

后来,邻居们便想到了让牛犇跑腿的方式变相的资助他。

他会帮忙抬运道具,也会照顾大院里的孩子,帮邻居们洗衣做饭,因此来获得报酬,他很享受这种生活。

05

届时,大院里搬来了一个高大威猛,英俊潇洒的男子——谢添。他是导演聘请的男主角,随着谢添的到来,牛犇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谢添从不坐牛犇大哥的车,他喜欢骑着自行车上下班,而且谢添每次都指定让牛犇保养他的自行车,牛犇对他感到好奇。

一来二去下,两人成了“忘年交”。

和谢添相处得久了,牛犇对演员这个职业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傍晚空闲的时候他就会偷偷看谢添彩排。


1945年,沈浮拍摄《圣城记》时,找了谢添当男主角。电影主要讲述的是村民抗日的故事,其中“小牛子”一角在剧中至关重要,而选角也让沈浮头疼。

沈浮面试了好几个小伙子,但都没能达到沈浮的预期。

眼看着剧就要开拍了,他着急地向谢添求助,而这时,谢添就想到了牛犇。

谢添“哄骗”牛犇拍戏只用了一句话,那就是“跟我来能吃饱饭”。

牛犇天真的来到沈浮的办公室,依旧不改散漫随便的样子。

也正是因为这个样子,让沈浮喜欢的不得了,他在牛犇身上看到了“小牛子”的开朗和随意。那刻,他就签下了牛犇。


随着《圣城记》的顺利播出,牛犇饰演的“小牛子”也在剧中大放光彩,他成了当时最火的小演员之一。

牛犇走到哪里都会被叫“小牛子”,后来,谢添就索性给他取名为“牛犇”,四个牛同时出现,祝愿他牛气冲天,节节高升。

牛犇的人生也随着改名字迎来了逆袭,他成了沈浮的御用“小演员”。

就这样,他误打误撞地进了演艺圈。


1948年,沈浮新剧《清宫秘史》开拍,牛犇在剧中客串,这一次又让他小火了一把。

之后,他收到了港圈抛出的橄榄枝,就在他举棋不定是否南下的时候,谢添再次向牛犇发出邀请来拍摄《龙须沟》。

为了谢恩,牛犇毅然放弃了南下的机会。他参演《龙须沟》加入了上海电影制片厂,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演员。


他虽不缺戏拍,但也因为身高原因,总是得不到男主角的剧本,牛犇的演艺事业受到了局限,这差点让他失去信心。

就在他迷惘不顺的时候,他遇到了一生的挚爱——王惠玲,随着她的出现,牛犇对演艺事业又重燃了热情之火。

06

1954年,牛犇去乒乓球俱乐部解闷,在这里,他遇到了王惠玲。

牛犇对这个美丽大方又温文尔雅的女子一见钟情,他勇敢追求王惠玲。

尽管处处被人取笑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也没能打击他追求王惠玲的决心。


好在王惠玲也不是肤浅的人,牛犇奋发向上和善良的性格深深地吸引了她,最终,两人交往。

但因为两人身份地位的悬殊,交往过程中也是受到了旁人的冷眼。

王惠玲出生于上海的书香门第,是名门之秀,而牛犇在王家眼里充其量就是个“戏子”。

王惠玲又是家中独女,父母疼爱有加,对牛犇很是不满,但王惠玲却唯独对身高不行却满腔热血,善良到骨子里的牛犇情有独钟,她也心甘情愿的跟着牛犇过苦日子。

两人结婚后,买房子成了问题。

这时,王惠玲二话不说地拿出了存款为两人置办了一套房子,这举动让牛犇深感歉意。

牛犇拍戏经常早出晚归,也没有固定时间吃饭,王惠玲心疼他,于是每天都给他送饭,两人在同事们的眼中成了“神仙眷侣”。

之后,无论牛犇拍戏到多晚,王惠玲都会在家热着菜等着他回家。

王惠玲的无私奉献促使牛犇更加努力地工作。

后来,两人也生了孩子,为了照顾孩子,王惠玲辞去了工作专职在家照顾。

牛犇怕王惠玲忙不过来,便想接她到剧组生活,但王惠玲却因不想打扰牛犇拍戏而拒绝。

王惠玲处处为牛犇着想的样子让他大受感动,于是,他让儿子随了母姓。

07

1980年,沈耀庭的《405谋杀案》筹备开拍,剧中“看守人”的角色需要找一个老实的人饰演。

此时,牛犇看到了希望,最终,他通过试镜得到了机会,而这次,牛犇的人生也迎来了转折点。

牛犇饰演的“看守人”因为憨厚老实深入人心,他超高的演技收到了圈内的一致好评,其中,谢晋导演就对他的演技十分认可。

1982年,谢晋为新剧《牧马人》公开选角,其中,“郭扁子”这个角色就是谢晋特意为牛犇量身定做的。

电影播出后,立刻就风靡了全中国,朱时茂和丛珊成了当下最热的男女cp。

而身为配角的牛犇也因为“老许,你要老婆不要?只要你开金口,我等会儿给你送来”这句经典台词成功出圈。

之后,他又因好演技获得了“百花奖”和“金鸡奖”的最佳男配角奖,牛犇的事业迎来了高峰。

他拿到了首部男主角的剧本——《海鸥老人》,凭借着这部剧,牛犇获得了“最佳男主角”的提名,事业发展得风生水起。

08

年过半百的牛犇,终于在娱乐圈赚到了钱。

但接下来他做的事,就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

牛犇没有拿钱去购买新房或添置家具,而是第一时间与妻子商议“如何花钱”的事情。

牛犇告诉王惠玲,他想把赚到的钱全数捐给慈善机构,捐给山区读不起书,穿不暖,吃不饱的孩子们。

因为他经历过最无助的时刻,他不想其他孩子承受饿肚子的痛苦,这时,王惠玲支持了牛犇所有的决定。

这些年来,牛犇成了娱乐圈的劳模,把赚来的钱都捐了出去,上百个孩子因为牛犇过上了有书可读有饭可吃的生活。

2017年,82岁高龄的牛犇凭借洁身自好,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被授予了金鸡奖“终生成就奖”,在此也印证了他德艺双馨的好品质。

2018年,他又对入党产生了想法,这是第三次渴望入党。

早在几十年前,张俊祥导演在国家的资助下拍电影,让很多像牛犇这样的人能够吃上饱饭。牛犇对共产党有了向往,可当时的他觉得自己太年轻就放弃了入党机会;

第二次,他看着同事们一个个填报“入党申请”,在申请书上写了满满当当对国家的贡献,这让牛犇十分羡慕。

这时的牛犇又觉得自己还没有为国家做出贡献而搁置了入党的想法;

这一次,他终于鼓起了勇气做了“入党申请”,一来是他想替离开人世的战友和朋友好好为国家做奉献,二来是他认为现在所做的一切都对的起国家,对的起共产党。

在2018年5月31日,牛犇正式加入共产党,他眼泛泪光满心欢喜的宣读了入党誓言。

在他实现愿望的同时,他最心爱的女人却在这一年患上了重病,命不久矣。

得知王惠玲生病后,牛犇才意识到自己碌碌无为的一生没能给妻子带来幸福的生活。

他很自责,在妻子弥留之际,他想为她修筑新房,但可悲的是还没等房子动工,王惠玲就撒手人寰了,王惠玲的死,让牛犇陷入了遗憾,久久无法自拔。

很长一段时间,牛犇光坐着就会回忆与王惠玲过往的种种辛苦时光。

牛犇的生活还要继续,为了不触景伤情,牛犇选择从老房子里搬出去,为了不给儿子添麻烦,他找了家养老院住下。

在养老院里,虽然没有家人的陪伴,但在一片欢声笑语中,牛犇也过的很安详。

几年前,一档以“养老院”为卖点的节目《我们的师父》开拍。

85岁的牛犇参加了节目分享了他在养老院“怡然自乐”的生活,让人看了不免感叹一句“老爷子精神状态真好”。

艺人们怜悯牛犇,想为他添置衣物,但这一举动遭到了牛犇的拒绝,他漫不经心的一句“我随时都要走的”,让网友直言很是伤感。

节目中,牛犇表现了他对这个世界的敬畏之心,从出生到现在,他从未埋怨上天的不公,也从未后悔自己倾尽一切帮助他人的心。

他说,他对人生没有遗憾,但唯独对王惠玲有道不尽的歉意。

09

一个人值不值得被尊重,不是取决于他的身份地位,而是在于他的品德。

有些人出道就能演男主角,但做的事却处处毁三观;而有些人,一辈子只能演小角色,但却处处为社会做贡献。

牛犇配的上“德艺双馨”的标签,他的一生都在践行“正义”“善良”“无私奉献”的大爱精神。他值得所有人学习。

如今老爷子在充满欢声笑语的养老院里安度晚年,对牛犇来说也是值得开心的事。

有些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懂得满足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