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什么(阿里巴巴企业文化的核心要素)

阿里巴巴女员工自曝被侵害事件一出,8月9日,港股阿里巴巴-W开盘跌3.36%。阿里也在三个方面反思和行动:一、开展对于包括性骚扰在内的员工权益保护的培训和调查,开通专门举报通道。员工的举报将在确保隐私受到充分保护的前提下,由专人跟进。二、对性骚扰零容忍,由外部专家和员工代表共同制定《反性骚扰行动准则》。三、旗帜鲜明地反对丑陋的陪酒文化,不分性别,阿里巴巴无条件支持员工拒绝陪酒。当然,作为大公司,阿里巴巴还必须反思,这类问题出现的文化根源在哪里呢?

是“陪酒文化”吗

本次,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兼CEO张勇提出的三个反思的第三条是“旗帜鲜明地反对丑陋的陪酒文化”。那么,阿里巴巴需要反思的是“陪酒文化”吗?

阿里的确有非常丰富的酒文化:阿里巴巴的企业文化受马云影响颇深,武侠文化与酒文化是两大重要元素,所以,对于“阿里人”有一种说法就是:一年香,三年醇,五年陈。据阿里前员工爆料其部门的酒文化:“每次开启动会就绑着红头绳,现场杀个鸡,喝血酒。”另据某阿里主管说,当自己带队伍时,他发现酒的确是个好东西,人的情绪喝酒后会变得很柔软,又很亢奋,“我们去年9月团建的时候,晚上喝了场大酒,大家释放了情绪,团队迅速拧成了一股绳。”

无论是酒文化,还是陪酒文化,在中国有几千年的传统了。曹操“对酒当歌”,横槊赋诗,建立丰功伟业;“李白斗酒诗百篇”,成为一代诗仙;书法家张旭酒三杯,成为一代草圣。1954年,周总理感慨地说:“在日内瓦会议上帮助我们成功的有‘两台,一台是茅台酒,一台是戏剧《梁山伯与祝英台》”。

无论是酒文化,还是陪酒文化,都是世界性的文化。世界名人爱酒是一种普遍现象。海明威在古巴写《老人与海》的时候,常常光顾那里的“街半小酒馆”。他说:“每当我遇到真的非常糟糕的事情时,只要喝上一杯,情况立刻就好转了。”丘吉尔说:“不喝酒,那将会使我一无所有。”马克思和恩格斯除了革命外,也喜欢一起喝酒。1859年12月22日,恩格斯致马克思夫人燕妮:“今天晚上有空,才能够给你们寄去12瓶酒作为节日的礼物。希望这些酒能为你们所喜欢并为你们全家助兴……”

所以,酒文化、陪酒文化本没有好坏之分,不能因噎废食,不能甩锅“丑陋的陪酒文化”,要追究“丑陋的人”,追究“丑陋的人”背后的“丑陋的价值观”。

按阿里女员工自述,她向上级投诉,曲某的直属领导阿甘却问受害女员工:“你觉得不喝酒,这个济南华联和一些北方的商户以后的业务能谈下来吗?”说这话的时候该领导也没有喝酒,头脑也清醒着。

也就是说,如果女员工所述属实,在该领导的意识里,业务第一,公司利益第一,员工的权益是第二位的。甚至不客气地说,他骨子里可能会认为只要能够谈下业务,被揩油、被吃豆腐甚至出卖色相都算不了什么大事!

不要拿酒文化说事,要把价值观拿出来晒一晒。

是“破冰文化”吗

非也。

什么叫破冰呢?

这个叫法起源于冰山理论,是指人就像一座冰山一样,意识只占了很少的部分,更大的部分是潜在的意识,或者说是不容易被分辨的意识,而破冰就是把人的注意力引到现在,因为注意力在现在就无法或者不容易被潜在的意识影响,这样就可以达到团队融合,离开怀疑、猜忌、疏远,进而达成团队合作及培养互相的默契及信任。

破碎能抹除羞耻感和陌生感,而陌生感一旦抹除,人与人协作的损耗会迅速降低。破冰现在成为职场培训或者团队建设当中一项专业的技术,特别是在拓展训练当中,打破人际交往间怀疑、猜忌、疏远的藩篱,就像打破严冬厚厚的冰层。据说阿里也存在着个别团队在破冰团建中,试图以一些涉及隐私的问答环节打破陌生人尴尬的设定。

据一位老阿里人讲:团队管理的目标是为了统一

“意识形态”,即打造三观统一、协作效率高、战斗力强的员工队伍。“破冰”这个动作,就是新人进入团队、完成“破碎”和“重建”的动作。

中肯地说,我个人认为,阿里巴巴作为一家草根公司,野蛮生长,沾一些草莽习气,可能是发展之初的阵痛。最早的破冰文化带着浓浓的草莽味道,目的简单明了,就是磨去个人人格,塑造集体归属感,增加员工服从性。

可是当它已经发展成为国际化的大公司时,还不从企业文化上升级,就会因为价值观扭曲而迷失自己。阿里年终考核的时候,有一项“价值观”打分。所谓“价值观”就包括团队精神,就是不能表现得不合群。但任何价值观无疑都要在法律法规的约束下展开,违背法律和道德的行为不能因追求“合群”而被掩盖。“破冰” 同样需要遵守社会公德、公序良俗,需要恪守公与私的界限,需要尊重人权平等,更不能打着“破冰文化”的旗号违法乱纪。但破冰只是企业运用的方法,实际上还上升不到文化的层面。

需要真正反思的是“江湖文化”

马云有武侠情结,所以,阿里巴巴的企业文化有 “武侠文化”色彩。

进入阿里巴巴的所有员工要用花名。先用武侠小说中的花名。比如,马云花名叫“风清扬”,张勇花名叫 “逍遥子”,陆兆禧花名叫“铁木真”,刘涛入职聚划算官方优选官,花名“刘一刀”。武侠花名用完之后就用其他花名,外籍高管也不例外,比如,高盛前副主席迈克·埃文斯(Michael Evans)担任阿里巴巴集团总裁兼执行董事,全面负责阿里集团全球化业务。他在阿里巴巴的花名叫“白求恩”。

▲早期的阿里团队 来源:阿里官网

阿里巴巴连办公室的名字也以金庸小说的武林圣地命名:马云的办公室叫“桃花岛”,会议室叫“光明顶”,洗手间叫“听雨轩”。马云曾创办互联网大会西湖论剑,邀请金庸参加,在佛山黄飞鸿的故乡召开阿里巴巴雅虎代理商大会。

马云将企业核心价值观命名为具有侠义色彩的“独孤九剑”(2001年前)、“六脉神剑”(2001年-2019年)、“新六脉神剑”(2019年之后),并以其作为统一全集团的价值观,将“聚一群有情有义的人,做一件有价值有意义的事”作为重要的组织理念,经过阿里巴巴人的共同努力,企业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所以,“侠客联盟”就是阿里巴巴集团的组织IP,是阿里巴巴的组织图腾。

“侠客联盟”组织图腾,对员工、投资人和合作伙伴来说,既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吸引和组织凝聚,也是一种强大的精神“护体”,所以,我们看到阿里巴巴集团的很多员工、投资人和业务合作伙伴的身上都有一种天然的组织自豪感。对用户、客户、媒体人、政府人士、 NGO人士和社会大众来说,也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吸引和组织凝聚,也因此很多人会选择支持阿里巴巴、力挺阿里巴巴。

武侠文化有错吗?

没有。可是武侠文化也有其先天的弊端:

武侠是讲宗派的,讲门户的,我是“剑宗”你是“气宗”,或者我是“青城派”你是“峨眉派”。长此以往,就会形成小团体、小圈子,拉帮结派,独立王国。侠客心中可能就会出现“帮规至上、国法次之”的谬误,也会出现 “本帮派利益第一,其他帮派利益、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第二”的妄念。总而言之,武侠文化的基因是“江湖文化”,以江湖义气为处事规则,以门户帮派利益至上。

阿里的“十大网商评选”、“西湖论剑”、淘宝的 “二选一”、阿里系甚至“阿里味”等都有这种浓厚的 “江湖文化”基因。

本次事件中,我们也看到了一些“江湖文化”基因的端倪。阿里初创之时,“江湖文化”作为创业文化问题不太大,成为社会公众公司、国际化大公司后,“江湖文化”已经很不合适!

笔者认为,阿里巴巴去“江湖文化”化已经迫在眉睫,不去“江湖文化”,张勇很难突破文化桎梏,治标治不了本!

中国公司需以“江湖文化”为戒

个别企业初创之时难免带有一些“江湖气”,所谓“我的地盘我做主”,甚至一些企业家把公司当做“私器”,员工任由他主宰,这显然是必须摒弃的。公司、公司,顾名思义,是“公家之司”“社会之司”“国家之司”,是公器,而非私器。在21世纪的今天,“江湖”已不在。凡是秉持“江湖文化”、枉顾企业社会责任和制度规范的,只会像堂吉诃德一样,终将被历史抛弃。

文/段积超

本文刊载于《中外企业文化》2021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