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若瑄早年艺术照黑毛(徐若瑄早年艺术照黑毛衣)

不得不承认,人民群众的审美水平在节节攀高:要获得广泛认可,不仅要美得标准,还要美得别具特质,这个特质最好还能具备故事感和层次感,不仅一见难以忘怀,还能值得细细品味。

但大多数人面临的现实情况却是,别说是开悟出自己独特的风格特质,就连模仿大火的时代流行风格都会觉得哪哪没弄对。

譬如最近的杨幂,又一次让人感觉港风造型不对味。

据碱碱观察,有类似困惑的,不仅仅是没有团队包装的普通人,连硬件软装超越素人几个大阶的明星也普遍如此。

甚至可以说,这个本应该对美的钻研兼具先天优势和后天加成的群体,也是陷入了一个风格重复、人设撞车,造型流水线却又缺乏质感和记忆点的怪圈。

豪门路线和港风造型,基本已经是批发量产

虽然很多人都对这种缺乏质感、粗暴跟风的行为表示拒绝,但要准确地找到自己和他人适合的风格,他们往往会在第一步就马上卡住:语言表达。

纵观当下的审美讨论,彩虹屁虽然层出不穷,但真正能夸到位,夸到有感染力的绝对是少数中的少数,大部分的水平都局限在——好美啊!我说不出来了!

这可以说是「语言贫乏」的第一个表现了。

具体而言,一方面是即使自己被某种风格和美给打动,也难以给出具体的有画面感的语言描述。

然后网友们就会自嘲自己文化水平不足。

而另一方面,虽然如今粉丝路人彩虹屁多如牛毛,但其实依然显示了我们在审美语言上的贫乏:

人人都是史无前例石破天惊的美貌帅气、行走的维纳斯、脸蛋天才(这个风格是不是韩国流传过来的),风格人手港风复古法式女团。

看似宇宙无敌霹雳彩虹屁,但这类形容词套谁头上都凑合,并没有从根本上挖掘美感的个人特质,看多了依然让人感觉一头雾水、面目模糊。

说白了,风格美这种东西,谁都能用的,约等于没有。

粉丝对爱豆的经典彩虹屁小作文,简而言之,看似什么都说了,但其实什么都没说。

往浅里说,这好像只是语文老师教得不好,但往深里说,这种贫乏且僵化的审美表达,其实正折射着本时代人们审美和感知能力的贫乏。

为什么我这样说?我们可以如何通过调整语言表达习惯,让自己不仅显得更有审美,还能提升对风格美的感知力和想象力?

今天,就让碱碱用港风为例子,来跟大家聊一聊吧~

01 语言同质化?

美的劣质化!

就像上文所说的,当代人不只是对美的语言描述能力下降了,甚至是对美的识别和化用能力也下降了。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两者之间,除了相关关系以外,或多或少也有着因果表里关系。

在语言学里,有一个理论叫语言相对论,意思即是语言是会影响一个人对世界的认知,甚至可能决定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想象力瓶颈。

而这也是有着科学实验的证明:

1984年的一个实验,让英语使用者和北美土著语言使用者们辨认三种颜色,选出最独特的颜色,而这三个颜色在色谱上的位置相当。区别在于,英语里只有绿色和蓝色的命名,而北美土著语里三个颜色都有命名。而结果显示,在英语使用者眼中,绿色会更加与众不同。

简单来说,一种颜色是否会显得更独特,跟它是不是能被语言文字精确地归纳命名息息相关。

扩大到审美上,如果长期使用同质化的粗暴归纳的语言来描述风格,我们也就会越来越难捕捉到各种不同层次的美,更别提进一步塑造和应用到风格中。

简而言之,语言的「同质化」会造成审美的「劣质化」。光是这样说还是让人感觉迷糊,接下来让碱碱结合明星们时好时坏的港风造型来讲解「劣质化」这个话题。

当下明星港风热搜的文案,基本都是把港风等同于蓬松卷发+红唇。可以说,港风这种风格是最常遭遇语言同质化+粗暴归纳的问题。而这也造成了时常有质量不过关的港风造型出现的状况,即「劣质化」。

「劣质化」的一个表现,是塑造风格时抓不准核心要点。

对普通人来说,找风格的开始,往往是先驾驭适合自己的优秀范例,然后才能进一步挖掘自己的特质加以升级改造。

而要驾驭一种风格,其实就像命题作文一样,先要明确文章的题目是什么,然后再按自己擅长议论文、记叙文、散文还是诗歌来决定格式和内容。

而港风的核心要点,就是「气血旺盛的女人味」:

蓬乱的卷发,雪肤红唇的颜色美,滤镜加成的皮肉状态,都只是为了服务气血活力这个核心。

但如果捕捉不到这个核心,而是粗暴地用卷发+红唇来诠释、来描述港风,就很容易翻车。

这就像题目要求你写1000字的春天,你就盯着1000字使劲,然后交卷的时候主题写的是冬天,就会给人一种哪哪都不对的矛盾感。

就像杨幂和宋祖儿的港风,就让人感觉有一种疲惫拘束的勉强感。

如果抱持着港风=蓬乱卷发+雪肤红唇+滤镜这个公式。很容易给人一种只要我做足了我也行的错觉,造成的结果就是找不对适合自己的风格范例。

造型不对味,便会怀疑自己不适合港风=不适合卷发红唇,但事实上,卷发红唇也可以走复古风或女团风。

说到底,问题是出在风格的诠释调度上,而不是具体的妆发上,典型的做题目却不看题干。

吴宣仪和iu的港风造型的神态状态,就感觉欠缺活力,内敛拘束。同是卷发红唇,吴宣仪纤细的少女身板和可爱兔牙,其实更适合主打少女热辣活力的女团风。而IU即使用了红唇,也欠缺女人味,更适合复古精致的小公主造型。

「劣质化」的另一个表现,是融合风格时调和不了层次和自身特质。

归根结底,是因为习惯用简单的词汇来描述风格,调整风格只会排列组合,描述不出自己想调和怎样的风格,也就无法对相应的妆容、造型和氛围进行想象。

譬如唐嫣这个造型,文案上写着港风+复古,是不是咋一听很有想法,但看到造型却让人感觉一言难尽。

唐嫣的这个港风+复古的造型,给我的感觉就是,造型师心里大概可能觉得,港风=卷发+红唇,复古=经典小黑裙+赫本式刘海(穿个小黑裙就觉得是复古风的女星,也还真不少)。

片面认为几个词同时出现在一个造型上,就能完成港风+复古风情的调和。但没有意识到,调和风格更像是语文题,而不是数学题,是做不到1+1=2的。

当融合不好风格的时候,反而不如退一步打保守牌,但是却只能达到漂亮却泯然众人,缺乏记忆点:

左边调和得四不像,右边则让人记不住是唐嫣。

在这个碎片化阅读的时代,用粗暴易懂的词汇来描述归纳风格,的确更容易激发传播。

而对于一些人来说,在频繁的信息流刷屏下,「好传播」=「好记忆」。但是,有很多人都把「好记忆」和「好用」混淆了。

单一的词汇虽说传播能力强,但承载的信息量也越低,准确性也越弱,造成的结果就是实际应用效果并不好。反倒是南辕北辙、缘木求鱼,得不到我们想要的变美效果。

说完了语言粗暴单一的「同质化」,是怎么导致审美的「劣质化」。那么,优秀的语言,又能怎么帮我们打开审美的视野,协助我们调和风格的层次?

02 优秀的语言

怎么帮助我们塑造风格?

单一粗暴的「同质化」语言,虽然方便人们记忆和copy,但在风格应用上,却不能精妙地调和的风格层次和自身特质,最终只会为了「传播性」而牺牲了「实用性」。

反之,出色的描述美的语言,则会兼备画面感和故事感,反而能够拓宽我们对美的想象,摆脱同质化的问题。

譬如金庸笔下的木婉清,出场时是冰,黑衣遮面,伴着一只唤做黑玫瑰的黑马,「黑玫瑰全身黑毛,那女郎全身黑衣,黑夜中一团漆黑」,又「语音清脆,但语气中却冷冰冰的不带丝毫暖意,听来说不出的不舒服」,感觉冷面冷声冷心:

感觉是暗黑女魔头or冷面女杀手的标配

这个描写跟她作为段正淳私生女,被心怀怨恨的母亲以徒弟身份养育,并要求遮住容貌,还发誓「第一个见到她的男子,若不杀他,便须嫁他」,这种教育下形成的泼蛮性子相适应。

但再细看,寒冰却变轻雪,写她「这时溪水已从手指缝中不住流下,溅得木婉清半边脸上都是水点,有如玉承明珠,花凝晓露」。

又让人感觉到冷面女杀手底下也有着清丽可怜的一面:

蒋欣的木婉清真是当得起原著写的「双目清亮,愁容中微带羞涩」。

待到后面露出真容,心系段誉,便是轻雪融成凝露,「只见木婉清活色生香,娇媚万状,委实比那冷冰冰的神仙姊姊可爱得多」。

随着容貌的逐步揭示,木婉清性格也从表面的冷傲泼辣,性子决绝,逐步显露出了长期养在谷里,隔绝人世养成的天真与纯粹,带着勃勃生机的好奇与灵动娇横。

蒋欣的确把这个女儿情态表现出来了

木婉清的美是有层次的,既有表面孤冷的一面,又有可怜的女儿情态,从冷到柔,能够在故事中逐渐揭晓,这样的美人便不单调,反而会让观众在这个品味的过程中主动去探索揭示,逐渐对这种美产生共鸣。

冷面美人的垂眉抬眼,恍若冰雪初融,分外可怜

而现在有的网文作家只会写单调的刻板人设,冰就是冰,水就是水,冷面女魔头必是妖艳御姐,楚楚小白花必是柔弱难自理。

总是堆叠「瓜子脸柳叶眉杏仁眼樱桃唇」的外貌描写(说起来,宋丹丹的白云也说过自己「柳叶弯眉樱桃口,谁见了我都乐意瞅。」),如同今天的明星通稿,缺乏矛盾与层次,也就缺乏品味空间。

而金庸的语言一则具有丰厚的国学基础,二则很懂得凸显美人的特性,不局限在具体的硬件,而是通过描写美人给人的感觉,放大美人的特性。

不仅具备画面感,还有很鲜明的特异性,能够以开放的视野将所谓的bug提升为风情特质。

在很多人心目中,单论硬件,刘亦菲应该是比蒋欣更出色,但是在03版《天龙八部》里,却也有不少观众觉得蒋欣的木婉清能跟刘亦菲的王语嫣并称,甚至更动人。

如果从硬件标准美而言,蒋欣的硬件的确能挑出不少不符合大众标准的地方。

虽然她皮肤白润,脸也小,五官清秀,鼻梁挺拔。但却也时常被诟病平脸显得肉下垂,嘴角也偏垂,气血颜色也不好。

整个人清秀有余惊艳不足,且过于倔强清苦。但相较于柔弱清秀挂,体型又过于壮实。

简而言之,想当气场御姐欠缺了明艳度,想当柔弱小白花欠缺了纤弱感。

也因此,在《情深缘起》里扮相总让人感觉又壮实又苦大仇深。

但如果打开对美的想象,突出硬件出彩的地方,合理化不标准的地方,便也不是不能展示出层次丰富的特质美。

正如金庸对于木婉清的描写:眼前所见,如新月清晖,如花树堆雪,一张脸秀丽绝俗。只过于苍白,没半点血色,当因长时面幕蒙脸之故,两片薄薄的嘴唇,也是血色极淡,双目清亮,愁容中微带羞涩。

在他的笔下,木婉清是一个黑衣遮面,性格冷傲泼辣,恍若带刺的黑玫瑰般的女侠客,这是「硬」和「刚」的一面。

金庸最妙的描写便是新月清晖,花树堆雪。月晖和清雪都有一种冷感,因此不是单纯的冷硬感。但月晖易逝、清雪易消,这种晃眼便散去的高洁美好,反而让人对这种清冷的美心生可怜,整个人的美感便立体有层次。

但跟秀丽的五官与柔和纯净的内心相结合,反而衬得愈加让人怜悯,将「硬」和「刚」调和成动人的「冷」和「洁」。

这种语言营造的情境美落到蒋欣的硬件上,高大的身材、清平的骨架、欠缺血色的肌肤、略下垂的皮肉,这些所谓的bug也不再显得苦大仇深,而是倔强可怜的清冷美。

而莹白的肌肤和清秀五官这些优势,在这种充满层次的风格下,也得以放大,给清冷感加成了可怜可惜的好感。

也无怪乎在氛围的加成下,能够凭借这种倔强可怜的清冷美,在王语嫣面前也不逊色,反而各具千秋。

在语言合理的诠释下,蒋欣硬件不标准的地方反而成了别具特质的美感。

单纯的强势傲气或一味的柔弱可怜,还是少了几分回味,但是,冷傲之人露出楚楚可怜的一面,犹如初雪消融,梨花带雨,在情绪、氛围、故事三者加成下,便也能成就美人经典场面:

所谓的调和特质,就是将不符合标准的地方,通过故事人设合理化,并加以软装凸显,达到内外统一的协调。

反观其他版本的木婉清,先不提演技和改编,一个骨架硬朗,一个浓艳御姐。

从外貌来看,让人感觉套公式化地设计泼辣的黑玫瑰人设,反而只剩「刚」和「硬」,并没有倔强可怜的清冷感。

tvb版的赵学而和13版的赵圆瑗,就感觉一点都不参考原著的语言描写,而是按照冷傲泼辣=刚硬御姐这种单一解法的欠缺想象力的粗暴思维来塑造人物。

而另一方面,出色的语言审美水平,不仅在于单一的硬件描写或修辞手法,更在于能够以情境氛围的角度来提升和指引,减少失误翻车。

这方面的佼佼者就不得不提《红楼梦》,在曹雪芹笔下的诸位美人,可以说是均具别致风格和氛围情境之美。

经典场景数不胜数,譬如黛玉葬花:

景、人、意交相呼应。

以及宝钗扑蝶:

这又是另一种场景和氛围

在曹雪芹的笔下,林黛玉是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可以说是一种充满情绪感的空灵清愁的美。

而薛宝钗则是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给人的感觉反而是端庄富丽的丰润美。

以浅层的硬件特质来解读的话,那就是陈晓旭显清冷的三白眼与愁绪美(陈晓旭曾经担心过林黛玉造型会弄成丧气的八字眉,结果别有情绪美)张莉的婴儿肥与丰润美,能够显得和谐统一:

这些看似不够完美的硬件其实在这种风格下是合理的符合想象的。

但如果以深层的氛围情境来解读,那就是钗黛二人各自适合哪种包装和氛围,也可以以此为指引发挥想象,设计最能够放大本身美感的场景。

譬如名场面里,林黛玉的空灵美更适合葬花这种抒发愁绪的场景,而薛宝钗的丰润美更适合扑蝶这种鲜活明快的场景。

若是行为场景对调了,反而会不对。

薛宝钗即使是跟花在一起的场景,那也是花团锦簇,而不是落花成冢

硬件、神态、造型和场景都达到和谐,才能从单一的词汇表述转化成具有画面感的故事。

再以此散发想象场景,空灵清愁美,肯定是叶比花好,冷色调比暖色调好,素色比艳丽好,带点凋零感比枝繁叶茂好,而端庄富丽美则正相反。

正如这些经典剧照写真所呈现的氛围场景。

这样梳理下来,要打造与本人特质丝丝入扣又能独树一帜的风格美感,一定要把眼光从单纯的硬件解读「拔高」来,脱离简单粗暴的「代公式」方法。

而是细致地从整体感觉、需要的氛围、配合的故事美等层面一层层梳理对应——特质决定方向,方向才决定我们如何处理硬件,而不是所有硬件都往所谓的「美」「标准」方向处理,最后只能得到混乱又各自为政的效果。

单从小说影视来解读可能还有点模糊,接下来再结合明星的港风造型来解读。

陈都灵是曾经有过出彩的港风造型,一改曾经面目模糊的状态:

她的这个港风造型,是一种少女初长的女人味。既有顾盼生辉的气血活力,又有跟自己的淡系五官和纤细身段相符合的生涩风情

如果陈都灵想真正地稳固吸纳这个风格,那么她对自己成功风格的描述应该是:

纤细柔美的少女初长成,开始模仿摩登风情,充满好奇又略带紧张,眉眼灵动中又流转着一种娇媚。

但事实是,陈都灵很有可能将自己成功风格简单描述为红唇+乱发+女人味,并开始按照这几个关键词放开自我,大胆挑战各种风格。因此时常有不过关的造型出现,反而让人面目模糊。

如果陈都灵明白自己的港风特质的重点是灵动娇媚,就不会使用这样颜色厚重的妆容,破坏灵动的美感。

除了妆容包装外,也很容易整出不适合自己的情境氛围。如果陈都灵能用文字写清楚自己成功风格的情境是少女初长的花苞初绽,灵动而略带生涩。

并且能以此为基准,也就不会穿着复古印花裙,披散着头发,在王家卫电影里常出现的潮湿房间里,眉眼迷离地挑战烂熟女人味的情境。

这种氛围是潮湿的,慵懒的,柔光迷离的藤蔓花般的女子才能驾驭,适合出现在这的应该是章小蕙。

人其实很容易形成一种惰性思维,简单粗暴的归纳词汇,不仅好get也好copy。往往就能给自己一种「我懂了」的感觉,也就不用反复思量领会。

但是,我们的真正目的是解决问题。归纳总结应该是理解并领悟了内容之后做的事情,而不应该本末倒置,把结果当作过程。看似缩短了我们与结论的距离,实际上对解决我们的问题并没有帮助。

那么,我们又要怎么避免这种粗暴归纳单一词汇的思维方式,通过提升语言的审美水平,来为自己找风格,帮助自己变美呢?

03 怎么提高语言审美水平

来变美找风格

前文说过,提升语言审美水平,最终是要归结到指导我们如何运用到变美找风格中。比起堆砌学习华丽的词藻,更重要的是提高词汇描述指向的精准性,以及设定出立体而有层次的氛围情境。

具体而言,一是提高描述词汇的准确性,先通过归纳共性词来领悟风格核心,再使用特性词来分析每个人风格层次的差异和相应的造型。

譬如,想驾驭人间水蜜桃这个路线的话,可以先问一下自己这个风格给自己的核心感觉是什么样子。

水蜜桃给人的感觉就是粉嫩,水润,甜美。宛若白里透红,饱满圆润的肌肤,给人一种渴望亲吻的感觉,又纯又诱人。

用共性词明确了核心感觉之后,才可以进一步判断水蜜桃系美人的硬件共性是什么,有哪些方面需要避雷。

在用语言表述的过程中要注意避开具体的硬件形容。如果太早具体到硬件形容,譬如眼睛是圆还是细,脸型是方还是尖,反而容易局限了自己下一步领悟风格差异的想象空间。

毕竟被公认称为水蜜桃的美人们,硬件之间有着微妙的差别。而共性是饱满粉嫩的肌肤颜色和线条偏圆润的五官轮廓,需要避开显冷和显硬的硬件。

再尽量尝试用不同的词汇来形容她们之间的感觉差异。譬如,崔雪莉是韩式活力的水蜜桃,眼睛偏细长。

因此需要饱满的卧蚕和果汁色系的妆容来塑造水蜜桃感,表情往往更活力主动。

右边没有了卧蚕,颜色再粉嫩也不是水蜜桃。

而徐若瑄则偏台式小言里乖巧懵懂的楚楚可怜,越接近素颜反而越能突出天生的好肌肤。

表情越懵懂无知,显得越被动反而越诱人。

虽然都是水蜜桃系,但两个人的妆发神态思路可以说是大相径庭

李丽珍则是骨架偏方圆,五官也更显得明艳大气,是既甜美又能驾驭女人味的熟透水蜜桃。

而徐若瑄则不如李丽珍那般能够驾驭偏正的色系

一开始如果觉得形容有点困难的话,可以先参考不同人给出的答案,再加以揣摩辨别哪个更合理更贴切。

而分析风格的特异性,也可以先罗列出不同纬度来逐一分析,譬如:冷/暖,英气/妩媚,成熟/幼态等等。(当然,分析别人只是为了练习,最终为了把总结出来的规律对标在自己身上)

这里贴上旧图,文末有详细链接哦~

二则是根据提炼出的风格层次,完善整体的氛围感和画面感,分析出什么样的包装情境是合理的,什么样的包装情境会有违和感。

这里继续结合港风来分析,根据上文我们能推导出,港风跟港风之间也是存在差异的。

譬如钟楚曦是都市摩登的港风,钟楚红是野性力量的港风。

在钟楚曦这种面部偏直线感的硬件,是都市摩登风情的港风,是活在都市霓虹下的风情女郎。

除了都市生活养成的雪肤红唇之外,怀抱着勃勃生机的自信心态,也更愿意探索一些复古精致的波点和发带。

在昏黄迷离的光影下,将港风和复古巧妙地调和在了一起。

而钟楚红这种骨块显糙的硬件,是野性力量的港风,比起精致的都市风情,更多了一些随性和度假感。

也不需要遵循港风规训的雪肤红唇,肤色带有健康的南亚风情也能显得气血旺盛,佩戴着热带民族风的饰品更是显得相得益彰。

这样的钟楚红,反而不应该被右边精致摩登的复古所拘束。

除了这两位之外,赵丽颖对港风氛围情境的摸索也有独到之处,典型的会找范例。

赵丽颖面部轮廓感不强,五官中等大小显精致,比起直线感轮廓的摩登气场和糙感骨架的野性力量,她的硬件是洋气有余,但力量气场不足。最佳对标的其实是黎姿和蔡少芬这种偏精致浪漫,艺术感女郎的港风。

比少女更成熟,风情又还没有熟透。

明快的姜黄色抽纱上衣搭锁链式样的耳环,或者自然花纹的毛衣搭配侦探帽,给人一种向往艺术和时尚,品味出众,心怀浪漫,对生活充满好奇和探索欲的感觉。

这种风格,往往适合兼具随性和艺术感的穿着和浪漫文艺的环境。

比起正式的西装或凸显身材的服饰,自然浪漫,宽松不拘束的服饰明显更符合这一风格的装扮气质:

并不是纯港风,而是调和出了另一种专属文艺女郎的都市风格。

也可以穿着简洁的白衬衣搭配艺术风长裙,一手提造型别致的马鞍包,一手怀抱着洁白似雪的新鲜花束,在雨后清新的街道中,怀抱着轻盈诗意般的好心情,漫步在繁密的树荫之下。

可以说是很有画面感和故事感了。

归根结底,我们是要从根本上来改变那种粗暴单一的思维方式。

这个时代并不是一个喜欢思考的时代,甚至是纵容人们不思考的年代。无论是明星网红,还是媒体影视,都在追求着能够快速被传播的热点热词,行文用词都让人感觉贫乏和简单粗暴。

就像IP+流量=大火一样,感觉人们在解决其他问题上也都在追求一个万能公式,套用这个公式就能变美就能掌握某个风格。

但现实情况却是人们的思维和行为都是一味的简单粗暴同质化,反而造成了审美疲劳,让大家都在原地打转,难以突围。

为什么我们觉得有些人的风格很有层次很特质,身上的魅力值得细细品味?

与其说是赢在新奇赢在与别不同,倒不如说这种美感实际上是反映了一个人对自身对人生的观察和领悟,因此才能塑造出立体有层次的画面故事美。

这就像演技一样,有些人的演戏,就是很程序化的哭哭笑笑,没有思考没有背景没有故事。

结果就是很不动人,更可怕的是,长期放纵自己不思考的结果,就是能力的退化。

而事实上,观众已经对这些片段式的表演麻木了,他们已经开始期待那些复杂有层次的,见微知著的,能够细细品味的事物。

对自己的作品或风格投入了思考,这些思考最终也会获得反馈,他人也会被这种认真的状态给打动,并认真对待仔细体味你塑造的故事。

就像优秀的演员,会仔细地观察生活,反复地促揣摩细节,通过哭哭笑笑的画面传达整个角色背后未被说出的故事,展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生。

这样的表演,才会被细细品味,才会让人发自内心地产生共鸣。

就像张颂文老师,为了演好《隐秘的角落》里的朱爸爸,连殡仪馆费用的细节都考虑在内。

当我们为一种风格产生共鸣和向往时,与其说是被风光的魅力所打动,倒不如说是被思考的魅力所打动。

对于这些打动人心的风格,我们爱上的不会是单一的形容词,而是背后完整的故事。短暂的片面的事物或许能够在一时满足我们的感官需求,但是思考沉淀下来的事物才能被我们反复咀嚼回味。

思考可以说是一道门槛,能够让流行跨越成经典。你的时间是如同流沙般从指间溜走,还是将流沙浇铸凝结成掌中的水晶,也不过是看在你是否有勇气和毅力抗拒这个纵容惰性的时代,去筛选保有更丰富价值的人生记录。

合作者:简妮

—想看更多找风格相关?

氛围美2 / 氛围美1 / 普通人怎么驾驭流行风格 / 学杨采钰找风格2 / 学杨采钰找风格1 / 找到自己风格的步骤 / 如何根据硬件找到自己的风格 / 根据风格纬度选短发长发

想看更多风格判断?

你是娃娃脸还是成熟脸 / 男性化/女性化长相特征 / 如何判断自己浓颜还是淡颜 /长得凶怎么变柔和(上)/ 长得凶怎么变柔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