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姓氏(畲族姓氏蓝还是兰)

01

畲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散居在我国东南部闽、浙、赣、粤等境内,其中90%以上居住在福建、浙江的广大山区。他们原来自称“山哈”。“哈”畲语意为“客”,“山哈”,即指居住在山里的客户。南宋末年,史书上开始出现“畲民”和“拳民”的族称。“畲”(She),意为刀耕火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们才正式被称为畲族。

畲族的起源有个美丽的传说,传说他们的始祖盘瓠是高辛帝(即五帝之一的帝喾)时一只神奇的狗。“时帝有畜狗,其毛五采,名曰盘瓠”。因戎吴将军作乱,高辛答应谁能斩下叛军首领的首级,就把三公主嫁给他。盘瓠咬下戎吴将军首级而归。后“帝不得已,乃以女配盘瓠。”婚后,盘瓠带着公主迁居深山,生下三男一女,长子姓盘,次子姓蓝,三子姓雷,女儿后来嫁给姓钟的男子,子孙逐渐繁衍成为畲族。现在畲族仍以蓝、雷、钟为主要姓氏。这个传说虽然美丽,但完全是个荒诞的神话故事,不足为据。

关于畲族的来源说法不一,但大多数学者根据武陵蛮和畲族共同的盘瓠图腾崇拜,主张畲族起源于汉晋时代的武陵蛮(又称五溪蛮)。武陵蛮是东汉至宋代对分布于今湘西及黔、川、鄂三省交界地沅水上游若干少数民族的总称。因其地有五条溪流而得名,(“居武陵者有雄溪、樠溪、辰溪、酉溪、武溪,谓之五溪蛮。”《南史.夷貊传下》)他们主要从事农业,以染织著称。西汉初曾有在此地设置武陵郡。

02

东汉时,他们不断进行起义。史载:“光武中兴,武陵蛮夷特盛。建武二十三年,精夫相单程等据其险隘,大寇郡县。”(《后汉书.南蛮传》)三国时,刘备为夺回荆州,东征东吴。“(备)遣侍中马良安慰五溪蛮夷,咸相率响应。”(《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武陵蛮王沙摩柯随蜀军东征,后被东吴所破,沙摩柯战死。(“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一尔势成,通率诸军,同时俱攻,斩张南、冯习及胡王沙摩柯等首,破其四十馀营。”《三国志·吴书·陆逊传》)

魏晋以降,畲族开始向南迁徙。隋唐之际,聚居在闽、粤、赣三省交界山区的畲族先民(史书称“蛮獠”)从事农业生产和狩猎活动。他们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拓荒扩土。但是,因经济、文化等差异,他们和汉族之间的冲突日益激烈,时常发动叛乱。“民苦蛮獠之乱,俭乞镇帅以靖边方。”(《云霄厅志》)于是,唐王朝派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在漳州、汀州一带镇压叛乱。陈元光镇压叛乱后,立即实行辟地屯田、广收散亡、轻徭薄赋等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措施,弥合了畲汉两族之间的矛盾,大大加速了畲族经济、文化的发展。

宋代畲族陆续向闽中、闽北一带迁徙。大约在明、清时期,开始大量涌入闽东、浙南等地的山区。江西东北部的畲族原住广东潮州府凤凰山,后迁福建汀州府宁化县居住,大约在宋元之后至明代中叶以前迁到赣东北居住。安徽的畲族约在100年前从浙江的兰溪、桐庐、淳安等县迁来。

03

除了武陵蛮的起源说外,又有人认为畲族源于周代的“闽人”。闽是福建的原住民,其后裔就是今天的畲族。此说的主要论据是闽、畲之间有着密切的内涵联系,即闽—蛮—獠—畲之间一脉相承的关系。此外,畲族起源还有越族后裔说、东夷后裔说、河南夷的一支和南蛮族的一支等多种说法。总之,由于畲族的史料有限,且记载相当混乱,因此,他们的起源成了长久以来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

策划:鱼羊史记 监制:鱼公子

撰文:鼓浪隐士 编辑:吃硬盘吧、小二

本作品版权归「鱼羊史记」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