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歌歌()

看过以宋朝为历史背景的剧,大家会发现一个问题。剧中的称呼,都显得十分文艺,甚至还有几分怪异。比如,在《梦华录》和《知否》等剧里,女性的称谓基本都是娘子,而称呼妾则要叫做小娘。

其实,这都是有历史依据的。宋代之前,“娘子”专指未婚的少女,意同今天的姑娘。

唐代,唐玄宗宠爱杨贵妃,杨贵妃在后宫中的地位无与伦比,宫中号称为”娘子”。这里的娘子,显然已不是指少女了,但也不能理解为是对妻子的称呼。到了元代,社会上已普遍称呼已婚妇女为“娘子”。明代,一般习惯称少妇为“娘子”,而且带有娇爱的味道。

随着称妻为“娘子”的流行,一般妇女也就称为某娘了,如称接生婆为“老娘”,称巫婆为“师娘”,称妓女为“花娘”,称男女关系不清的女人为“夫娘”,以及鄙称妇女为“婆娘”等等,通称她们为“娘们”。

戏文之中,夫妻之间,多有“相公”和“娘子”之类,事实上,这在唐宋两朝,是非常大的错误!基本上,男子和女子打招呼,不管是否相识,一律可以称为“娘子”,年轻一点的可以称呼为“小娘子”。这里“娘子”并非老婆含义,也并非无理的调戏。

而说到这,《梦华录》中的迟衙内,就很喜欢叫人小娘子。如果不理解“小娘子”的含义,再加上他的衙内称谓,实在像个大写的流氓。但大家看完或已发现,这货虽然不务正业,但并不是为非作歹之徒,甚至,还有那么一点呆萌可爱。那这,和大家印象里的衙内人设,似乎就不大一样了。其实,会有这种想法,也是因为长久以来词义的演变。

衙内,本意是宫禁之内。出自《旧唐书·德宗纪上》:“己亥,敕左右卫上将军、大将军,并于衙内宿。”

唐代也以衙内称担任警卫的官员,只做名词,并无褒贬之意。

五代和宋初,这种职务多由大臣子弟担任,后来泛指官僚的子弟。再到了后期,则多是老百姓,对一些有着恶劣行为的高官子弟的称谓。而真正将这个词的贬义“发扬光大”的,就当属《水浒传》里的高衙内了。

所以,衙内不分好坏,区别还在于前缀的人呀!

而除了以上这些,宋朝人的其他称呼,也会让现代人大呼看不懂!

比如,宋朝对皇帝的称呼,是【官家】或【大家】。而皇帝在正式场合自称“朕”,平时也用“我”或者“吾”。这当然没什么大不了。但是!你绝不会看到,宋朝皇帝称自己的臣子为【爱卿】。因为在当时,爱卿是男人对情人的称呼,而且大多数时候,是称呼妓女的。

再比如,母亲的称呼虽然较多,但不同身份的人称呼也是有讲究。一般人家可以称“娘”。父亲的小妾则称做“小娘”,或者直接称呼“某娘”。但皇宫里的皇子皇女们,只有称嫡母皇后时能叫【娘娘】,称呼身份为嫔妃的生母时,则要叫【姐姐】。

在《梦华录》里可以看到,女子称亲密的男子一般为“某郎”,听起来亲昵又文雅。而实际上,【郎】和【娘】的称呼,都是由良人演变而来。

最初,妻子称自己的丈夫为“良人”;丈夫称自己的妻子亦为“良人”。从这儿可以看出当时男女地位,大抵还是比较平等的。所以赵盼儿三姐妹,也可以风风火火的做生意,不用担心被人指责抛头露面。

但是,良人一词,不分性别,也会给夫妻间称呼带来很多不便。再后来人们根据“说文解字”,在“良”字音义上加以区别;在“良”右边加“阝”,变成【郎】;在“良”左边加“女”,就衍成了【娘】。

宋代是南北文化交流的时代。在夫妻间的称呼上,当然也不止一种。因为宫廷中,出现了称呼皇帝为【官家】一词,极是亲切。平民百姓中,便渐渐也有了“官人”的称谓,有的妻子,会称自己的丈夫为【官人】。

在宋朝,还有一种神奇的存在,叫做【天使】。乍一听,让人惊诧恍惚,但实际上,它和西方神话中的生物,毫无关系。所谓天使,就是指天子的使者,通常是皇帝身边的太监,但也有指钦差使者,被皇帝派去出差的。

最后,重点再说一下,宋引章进入教坊,成为琵琶色教头的设定。由于有个词叫“以色示人”,所以很多人听到什么什么色,再联系到教坊所谓的“贱籍”身份,难免会想歪。但实际上,这里的色,只是一种音乐形式。

宋代音乐机构中,分为“部”“色”两种体系。“部”即“乐部”,指的是沿袭唐代雅乐传统的,一种综合性音乐组织形式。而“色”即“执色”,是北宋末年出现的按乐器、乐种分类的一种灵活的音乐组织形式。

剧中提及的“教坊十三色”,则是分别指:筚篥部、大鼓部、杖鼓部、拍板部、笛色、琵琶色、筝色、方响色、笙色、舞旋色、歌板色、杂剧色、参军色。宋引章能成为一色教头,也说明了她的手艺,绝对担得起“江南第一”的名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