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买是什么(会买是什么平台)


常先生:
其实你买入的时候,就决定了你未来的收益这个基石,风险和收益前置,这个是投资最重要的!逻辑上和行动上都应该采用这样的方式的,可是为什么大伙没有去按照这种模式去实践和学习呢,这里面有多变量需要处理:1、耐心等待安全边际买入(这个时间会比较长);2、能力圈(大多数自我认知的不足,因为咱们是散户为主的市场);3、拒绝买入非安全边际的标的;4、人是趋利避害(历史不断重复上演的蓝图),感性的本能主导行为,缺乏理性能力。5、过程的扰动影响;6、慢慢变富的习惯
我想如果这几种处理好的人,可能是大师的行列的人物了,而大师人真是少数的。例如:老子、孔子、巴芒等等。很多的投资人是普通人,否则不会赢利少数人,而亏损者达到了7成了,而且我们看到很多人都持有过牛股,可是反而没有很好的收益,这就是里面还有过程的知识能力。我们基于大多数人思维来看的话,所以得出了会卖出的师傅,但是我们基于大师的视角,我们就会得出会买的是师傅。并且人的主动性,总是想有捷径的习惯,而实践中确实不断有“相”给人类提供这种想象的蓝图。就拿比亚迪这样的案例,普通人就会看到如果低点高点都把握到了,那么收益是最大,这种诱惑力会引导更多人飞蛾扑火去行动的会卖的是师傅的相,而且也不重视安全边际,也是可以获得收益的假象。
另外我们看看牛顿也都发生了错误判断,巴芒也有割肉的情况,其实我想说,投资买卖的指令上的简单,其实内部是有很多逻辑和道理的!

成先生:
1、对于价值投资来说表面上是买卖的是股票,本质上买卖的是价值/偏差。
2、价值投资就是占有价值/偏差,持有价值/偏差,最后在价值/偏差消失的过程中获得财富。所以说买是让自己拥有价值/偏差,卖是将价值/偏差变现。
3、买之前要做两个决定:
(1)买什么?买什么是基础和关键,在买之前需要做大量的分析和调研,才能做到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2)什么时候买?价格低的时候买,什么时候价格低?在市场一片恐慌中,克服人性中的恐惧,敢于逆大众,越跌越买。
4、什么时候卖?买的时候就已经对其估值作了分析,多少为高估,心中已经有了标准。卖的时候市场一片乐观的气氛,你要克服的人性的贪婪,标的物如果没有价值/偏差便就要果断离场,不挣泡沫的钱。
5、从上所述可以得出会买是师傅,因为买什么,什么时候买是占有价值/偏差的前提和基础,它是你能否最终获得财富的前提。某种程度上来讲,买的那一霎那,已经决定了你的收益。会卖是获得财富/变现的一个手段,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讲会买是师傅,会卖是徒弟。

施先生:
对任何投资来说只有会买才是真师傅,会卖是假师傅。
买对了,买低估了,主动权在自己手里。买对,买低估是看企业。
你不会买,买入价高估。那就是要等别人来,高位来接让你更高位卖出的,要是别人有事没来,或者有另外的人比你低点出了,你就没有机会,那命运在别人手里掌控。高卖出是猜人心。

御风而行
我认为买是师傅。因为买在先、卖在后,如果没有买的“因”,就没有卖的“果”,“因”错会导致无“果”,“买”是大厦之基,“买”是大树之根!

谢先生:
会买和会卖应该都很重要。会买确保了盈利,是卖的前提。会卖决定了盈利的幅度。
但难点在于,买的时候,主要看的是企业,企业是有价值的,容易找到买入的依据。
而卖的时候,看的除了企业,还有市场、资产配置需求等因素,甚至还有战争、地震等突发不确定因素,卖出的依据不容易确定,感觉困难。
还有一点,买的时候,处于盈利的起点,收益尚未显现。而卖的时候,处于复利增长的后期,盈利已经扩大,卖出操作的少许差异,会带来盈利的巨大变动。感觉这些不好把握,也是考验心态的。

周先生:
会买和会卖都是师傅,二者本质上是基于对公司内在价值和安全边际的判断做出的同一种行为只是方向相反。买的时候是克服恐惧的动物性,卖的时候是克服贪婪的动物性。克服动物性固然困难,基于研究公司的内在价值和安全边际之上同时还要克服动物性则是难上加难,同时透彻的研究又可以增强克服动物性的底气,因此二者缺一不可。所以“对于内在价值和安全边际的透彻性的研究和判断+克服动物性的买入和持有+克服动物性的卖出”,这三者合起来才叫大师,如果看透了这个本质,然后利用这个本质规律,在该买入的时候不断买入(符合规律),该卖出的时候不卖出,赚泡沫的钱,这个叫师傅,境界方面就比大师差了一些,可能是现实所迫没有办法。如何选择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

陈奇:
买入决定成败;
卖出决定多少;
买入去除恐惧;
卖出去除贪欲;
买入修炼认知;
卖出修炼人性;
买入以物印心;
卖出以心换物;
买入即是卖出;
卖出即是买入。
同行共勉

周先生:
就是当前的银行低估,究竟是因为像王剑老师,还有其他的银行的研究员认为的,存在压制和不利因素,而导致的低估,而未来随着不利的消除(客观上他可以消除),银行会估值修复,这个的前提假设是不考虑未来的情况下,对于现状的判断,当前的市场是有效的,是需要反映利空的,未来随着不利因素的消除,会发生估值修复,也就是长期未来有效。

那么还有另外一种,就是直接就是因为现在的市场就是无效性的,不存在任何本质性的利空因素,仅仅是市场的无效性所以他低估,低估除了市场无效,无法解释;然后随着好的现象的发生,会估值修复,也就是说,市场对于现状的判断也是无效的,然后未来好现象的发生,会估值修复,也就是市场未来长期是有效的?

这两种究竟是哪一种?其实回答这个问题后,就可以说明了市场在短期情况下的有效性。这个问题可能要分情况说,不同的行业和大众关注度不一样可能有效性是不是会不一样。这两种情况里面有一个冲突的地方,就在于对于已经发生的现状的判断是否有效的问题,对于长期有效这一点的判断两种观点是一致的。

其实这也是做成长投资和价值投资的冲突。成长投资之所以不买价值股,很大程度是觉得这么明显的低估,肯定是由于存在我们没有预料到的因素。成长股由于是预测未来的安全边际,安全边际还没有发生,所以规避了基于已经发生了的现状的市场是否有效这个问题。成长和价值的统一就在于大家对未来长期有效这一点的观点是一致的。

我的疑惑就在这里。

成山涛:
挺烧脑,看不太懂。我认为是现在的市场就是无效性的,不存在任何本质性的利空因素,仅仅是市场的无效性所以他低估,低估除了市场无效,无法解释;然后随着好的现象的发生,会估值修复,也就是说,市场对于现状的判断也是无效的,然后未来好现象的发生,会估值修复。

谢先生:
王剑老师也许是局限于证券公司分析师身份,多解释现状,而不大预测未来。
我觉得市场看到了银行股遇到的一些困难,不能说明市场是有效的。相反,它没有看到这些困难是能够克服并已基本克服,只看到问题而没看到解决方案,只看到眼前而没看到长远,那市场就已经是无效的了。
市场被暂时的,能够克服的困难吓坏,正说明,市场是无效的,即使看起来市价下跌是对现状的合理反馈,但这种反馈是短视的、错误的,因而也是无效的。
能够克服的困难,不能成为股价下跌的理由。不能反映企业长期价值的市场,不是有效市场。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